为系统化地护航2025级本科新生顺利开启大学生涯,筑牢心理健康防线,经济管理学院于近期开展了一系列主题鲜明、内容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。本系列活动经过精心设计,遵循“全面认知、筑牢支点、构建防线、朋辈引领、积极实践”的递进逻辑,旨在为新生提供一套全方位、立体化的“心理成长支持体系”。
全面普及,解锁“心”攻略
活动以面向全体新生的《大学“心”游戏:萌新心理通关攻略》主题讲座拉开帷幕。学院特邀请校心理中心专职教师赵晨光担任主讲人,为全体新生带来一场沉浸式的心灵导航。赵晨光以创新的游戏化叙事,将大学适应过程巧妙分解为四大关卡:从“角色创建”中认识大学生的新身份,到“地图探索”里熟悉校园与学术环境,再经由“升级打怪”的比喻,引导新生正视挑战并将其视为个人心理成长的契机;最后,奉上一套实用的“通关攻略”,助力他们在面对现实困惑时能够见招拆招。这场讲座作为系列活动的“总纲”,不仅有效地普及了心理健康常识,更以独特的游戏视角重构了新生对大学生活的认知框架,激发了大家主动探索与自我成长的内在动力,为后续活动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的认知基础。

筑牢支点,温暖“心”港湾
在普及知识的基础上,学院将支持网络的根基深扎于学生生活的最小单元——宿舍,面向全体宿舍寝室长开展了专题培训。本次培训摒弃了刻板说教,直击学生日常生活的真实场景:当室友思乡情切、深夜难眠时,当因生活习惯差异引发小摩擦时,当有人沉迷游戏、逃避现实时——寝室长该如何敏锐察觉、有效应对?培训通过大量此类源自真实的案例分析与情景演练,赋能寝室长成为宿舍的“情绪温度计”与“氛围调节器”,教会他们用一句及时的关心、一次坦诚的夜谈,或一次简单的集体活动,将心理关怀无声地融入日常起居,把每一个宿舍单元打造为稳定可靠、彼此支撑的“心灵港湾”。

构建防线,凝聚“心”力量
为确保支持网络在班级层面实现专业化覆盖,学院同步组织了心理委员培训。与寝室长的生活化关怀形成互补,班级心理委员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深入每个班集体的“专业支持力量”。为了让这支队伍真正成为同学们身边可靠、可信的“心灵伙伴”,培训聚焦于“如何更好地看见与回应同学的需求”,教授心理委员们掌握基础倾听技巧、常见心理困扰的识别方法与适度共情的沟通艺术。他们将成为连接同学与学院专业资源的桥梁,与寝室长协同构成“生活-班级”双轨并行的早期预警与支持系统,真正成为班级凝聚力的重要源泉。

朋辈引领,点亮“心”灯塔
知识性的培训与制度化的网络,需要温暖的“人的连接”来激活。为了让学生支持网络充满温度与亲和力,学院特别推出了“朋辈‘心’灯:学长学姐的守护秘籍”分享活动,让优秀的高年级学生成为照亮新生前行道路的温暖“灯塔”。 如何在大一的迷茫期找准方向,如何在繁重学业与社团活动中找到平衡点,又如何在新的环境中建立起真挚的友谊……学长学姐这些鲜活的经验和实用的“生存秘籍”,以其可模仿、可企及的优势,为新生提供了具象化的成长参照,引领他们在属于自己的航程中勇敢前行。

投身实践,升华“心”成长
为促进知识、支持与引领内化于积极的行动,学院特邀请校心理中心专职教师王士凯,为新生班委开展“在服务中成长,在成长中自信”心理团辅。活动通过“乌鸦与乌龟”“生日圈”等破冰游戏快速建立团队信任,再经由小组建设、“自我探索”与“天生我才”表格填写与分享等环节,引导学生在安全包容的氛围中发现并肯定自身优势,在同伴的见证下重构积极的自我认知。活动最后,同学们用“温暖”“被理解”“更有信心”等关键词分享收获,真正实现了从认知到行动、从外在支持到内在自信的跨越,为本次系列活动画上圆满句号。

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石,此次系列活动有效提升了新生群体的心理适应能力和自我认知水平,体现了学院对学生全面成长的高度重视与人文关怀,为新生们顺利开启大学新篇章、实现从“适应”到“成长”的跨越奠定了坚实的心理基础。未来,学院将持续深化心理育人内涵,坚持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、做在细微,护航每一位学子健康成长、自信成才。
(撰稿:苏玉鑫 初审:张静 二审:张驰 编辑:张静)



